渠水映明月 激流方少年
走出“象牙塔”后,我来到东雷抽黄广袤的灌区大地,在黑池系统,学习做水工工作,初来乍到的我,浸润着泥土的芬芳,犹如一个懵懂的少年,眨巴着眼睛,在学习中既体会到抽黄人默默奉献的崇高,也感受到这一切的新奇。
初识黄河滩。新民出水口,荆棘土路,游人难及,我第一次俯瞰黄河滩。红日映河,水光晃眼,万里苍茫,跟李白诗里写的一样,跟老腔里唱的一样。我们的肤色、民族的性格,都在里面。黄河边的塬,曾经十年九旱。旱塬明珠,我惊叹前辈水利人的伟大设想和劳动人民惊人的创造力。泵机带负荷试运行,轰隆隆,百米双龙荡激水,一泻千里,过了干渠、流了渡槽、穿了虹吸,到了麦田、涌入黄土地。古来黄河流,而今润桑田。残阳如血,谁忆当年。
我的师傅。我师傅是一名老水工,站上的人都叫他“华哥”。镇上的人也这么叫,远远的就能听见,似乎成了他的标识。有小屁孩不明所以,也跟着叫,他嘟囔着骂两句,也不怎么生气。提起他,众口一词:“跃滴太”。天还没亮,甚或夜里四五点,就能听到他轰隆隆的摩托声。一辆摩托,一个小挎包,一身永远沾着黄土的衣服,黝黑黝黑的脸庞 ,白天黑夜,机房渠道,他总在跑。我一直很好奇,他怎么这么能跑。他深夜出去不叫我,怕我坚持不住,用他的话讲:“年轻人全么有‘掰(bei)头’”(方言,指坚持不了太长时间)。他管临泵,有两个老伙计,一天吵吵闹闹的。他管的很严,抽水不服从安排或者影响到干渠水位了,他有时就骂“衅种”,后来知道,就是笨的意思。当然,他也会被骂。
认路。要熟悉灌区,先要熟悉灌区的路。新民系统浇灌两个镇16.8万亩农田,覆盖46个自然村,14.3公里的干渠,分布有十五条支渠干斗。村庄农田、沟壑土塬、渡槽涵洞、泵站机房、出水口、测流桥、分水闸,等等,都要熟悉。混凝土路、砂石路、土路、羊肠小道、渠岸边、渡槽下,师傅骑着摩托,带着我,一次又一次的走,我一遍又一遍的问。认识了灌区的路,也渐渐熟悉了灌区的情况。在路上,灌区的农田一片一片的记到了心里,水工的责任也一点一点的扛在了肩上。
学测水。刚开始学测水是跟着配水站白工,在新民出水口。白工是个老把式。他两鬓斑白,人很精神。他测水的时候很仔细:观察水尺流态,记时间、吊垂线、划断面、量水深、测流速,每一个步骤,有板有眼,严格按要求规定做。他一边测,一边跟我讲,他讲的很细。他讲到了微积分,我暗自惊叹:这老头竟然懂微积分!之后,跟着刘站长,在小娥姐、红芳姐、谢天这些水工管理员的指导下,支渠、出水口、U形渠、梯形渠、斗渠等等,一个一个学着测。渠里的水,也就慢慢懂了。
机房旁的月儿,干支斗上的繁星。潺潺渠水,学做水工。